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文本 文本

《南京照相馆》少儿不宜?78年前处决谷寿夫,有多少小朋友在现场

来源:互联网人气:423更新:2025-08-02 01:30:04

关于《南京照相》,有一种声音说,爱国主义教育是没错,但题材过于血腥,担心青少年,特别是小朋友们扛不住,以至于过早接触历史苦难,留下什么心理阴影。

这个,怎么说呢。

相比以往类似题材,电影其实都已经算是相当克制了,既不回避暴行本身,又没过多渲染血腥暴力的镜头。特别是拍摄女性受害者时,并没有采用很多大导演最爱的男性凝视角度,比如呈现女演员袒胸露腿、衣服被撕烂的镜头,但同样也拍出了侵华日军的兽行。



而且,这部“南京大屠杀”题材电影,终于不再出现什么“人性未泯的鬼子”、“幡然醒悟的鬼子”或是什么“无辜被骗的日本普通人”了。

什么是军国主义?

就是举国一致,所有人都加入了战争绞肉机,这是国家与国家,民族与民族的国运之战。

我们作为受害者,为什么要试图理解刽子手呢?



好了,咱们还是说回话题。

怕吓着小孩子?

可是,你爱你的孩子,但敌人不爱啊。

在电影结尾,有这么个情节。

1947年4月26日,南京雨花台,枪决日本战犯谷寿夫

人群中,林毓秀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枪决现场(男孩应该是老金家的那个小婴儿),并拍下了中国军人打爆谷寿夫脑袋的照片。



接着,咱们再看几张老照片。

这是1947年4月26日,南京雨花台,枪决谷寿夫的真实现场。





看见历史照片里面的小孩子了吗?

按照当年《新京报》的报道,虽然行刑时间定在了上午11时30分,但当天早晨7点多,南京城就开始人潮涌动,市民们齐集街头。到了9点的时候,从中山东路到新街口,围观群众一直排到了中华门外,扶老携幼耐心地守候在街头。雨花台刑场四周更是人山人海。

注意,是扶老携幼!



当然,关于这部电影,一些声音是这么解释的,年纪小点的观众,不能一下子接触的太猛了,应该一点点的慢慢来。

但我这里想说的是,总讲究慢慢来,可真的有点来不及了。

甚至,再不认真讲讲这段历史,别说是小朋友,连很多成年人,都快搞不清楚了。

他们都会说,日本人坏,但具体怎么“坏”,又只能含糊的说是杀人放火。他们也能举例南京大屠杀,但却很难把近代日本侵华史,特别是从1931到1945年的历史脉络讲通顺,更别提再往前追溯到甲午中日战争了。



就说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。

今年的七七当天,正好是个周一,学校各二级学院的领导都要聚集起来开会,向校领导汇报工作。

上午10点,我在等电梯的时候,正好碰到一群刚散会的二级学院院长。

防空警报突然响起。

这些院长们有的沉默不语,有的继续在手机上给下属指导工作。

站在我旁边的那位院长,原来是我们部门的老领导,所以还是比较熟的,她冲着我来了一句令人震惊的感叹——

这是在纪念九一八事变吧,你看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做的多好,每年都要强调不忘国耻啊!

我下意识小声纠正了一下“是1937年七七事变,北京的卢沟桥事变,不是1931年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哦”。

好在,这位院长为人直爽,心态不错,并没觉得被冒犯,还虚心的说,“这次我记住了,是七七事变啊”。

周围的那些她同僚们,好像对我们的谈话也没有很在意,刚开完会的他们每个人都若有所思,应该还沉浸在会上的领导指示内容里面呢。

怎么说呢,这位副院长,这老大姐1975年出生,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,教授职称。

虽然她是工科出身,但怎么说她考大学之前也学习过高中历史吧?

更何况,了解中国近代史,尤其是14年的抗战史,跟你学文学理没关系。

只要你是中华儿女。



那么,既然历史和苦难都是真实的,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讲出来呢?

然而,长期以来,同样是遭遇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,在西方叙事体系下,中国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远远比不过犹太人,甚至都比不过作为加害者的日本人。

当年遭到日本侵略的国家虽多,但如今除了中国和韩国以外,居然都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有意愿、有能力去拍摄这种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电影了。

所以,用各种形式好好讲这段历史,真的没毛病。

而且,在还原历史方面,《南京照相馆》拍得非常细心。



上面这个镜头就很有隐喻味道。

在沦陷前,国民政府高层开了很多次会,商量究竟守不守。

政府带头死守,肯定是豁不出去的。但毕竟是首都,一枪不放就跑了,“国际观瞻”又不好。

因此,他们决定还是要守一下的,比如在第二次会上提出的“以10个团守一下,然后撤退”的方案。来专门“表演”给英美爸爸看。

这点,《南京照相馆》里就有对应的历史情节。

国军有的号称奉命撤退,有的却又奉命不放人,互相拉扯最终酿成惨剧。

历史上,当年的“南京保卫战”总指挥唐生智曾一度宣称绝不撤退,并且做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工作,以死殉国的军中动员。



结果到头来,他还是不得不召集各部参谋和长官开会,紧急部署撤退事宜——“大部突围,一部过江”。

然而,由于时间非常紧,参会的长官和参谋,很多并没有返回原部队传达命令,而是为了保全自己直接开溜。这就导致有的部队,比如87、88师,接到命令撤退至城北;有的部队,比如36师,因为领导跑路,根本没接到最新命令,还在按战前部署执行任务,阻止友军撤退。

这些都是很多类似题材中几乎很难顾及到真实史实——在南京保卫战中,国军是有一定的实力的,但却让这一盘散沙的中高层指挥体系给搞垮了——打,打不好,撤,撤不成。就那么把首都,以及大量抗日精锐,给轻轻松松的断送了。

政府军尚且如此,更不用说完全被蒙在鼓里的南京市民了。



总之,拍电影,那些“大片”讲究的什么动作、镜头光影运用确实很重要,但更关键的还是,咱们得先把事情说清楚。

这方面,《南京照相馆》就做的相当不错,它不是一个血浆片,它也没有刻意挖掘什么“战争中饱含人性的光辉”这类晦涩的“普世情怀”,它冷静的还原了历史,故事完整,首尾呼应,有逻辑性,怎么看似乎都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年龄限制。

特别是在观影方面,我其实并不觉得现在的小孩是脆弱的,至少我做小孩子的时候,也没那么脆弱...

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
首页
电影
剧集
动漫
综艺